幼儿教育随笔

时间:2025-03-31 11:28:34
幼儿教育随笔【荐】

幼儿教育随笔【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教育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教育随笔1

1 系扣子

小班的孩子,自己独立穿好外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总是在要求幼儿自己穿好外套的同时,帮着他们系扣子(或啦啦链 ),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整理好幼儿衣服,还避免了那种大家都要求老师帮忙的我纷乱场面。

义轩正一手抓着扣眼,一手握着扣子,努力地想把纽扣塞到扣眼里,费了半天劲也没成功。“来,老师帮你。”我很快就帮义轩把扣子系好了。“好了,一会妈妈就来接你了。”

我继续帮其他小朋友整理好衣服,义轩悄悄地站起来,走进了盥洗室。义轩要做什么,我悄悄地跟过去,只见义轩把外套的的扣子连拉带拽地全部解开,一双笨拙的小手,一手抓扣眼,一手握扣子,努力地把扣子往扣眼里塞。他的神情非常专注,小嘴撅着,眉头皱着,口水流下来也没察觉。义轩好不容易吧=把每一个扣子扣好,常常地舒了一口气,用手拽了拽衣角,对着镜子美美地照着,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接着,义轩挺起胸,甩开双臂,踢着正步往外走。看到站在门外的我,义轩愣住了,有点不知所措,我抱住义轩亲了她一下。“义轩,你会子自己系扣子真棒!”

此后,我不再主动给孩子系扣子、拉拉链,而是重新教给孩子系扣子,拉拉链的方法,并编了儿歌帮助他们记住系扣子,拉拉链的要领。孩子需要自己亲自去尝试生活在的一切,也有自己做事的强烈愿望,作为老师,要善于引导孩子自己做事,并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并掌握解决的方法。

2这次是老师错了

“啦啦啦……”孩子们正在上音乐课,唱行很认真。我发现耿艺豪坐在那里,低着头在玩手指头呢,唱完以后,我表扬了唱得好的小朋友,批评了上课不认真的小朋友,我用眼睛看看耿艺。他似乎知道错了,脸红了。

“现在我们再来唱一遍”,孩子们唱行可认真了。我特意看了看耿艺豪。他坐在那里还是没唱。这下我可生气了,孩子们唱完后。我批评了他,耿艺豪仰起了小脸,一副委屈不服的样子。

下课了,我问他:“你音乐课上为什么不唱歌呢?”“老师,我的嗓子……”没等艺豪说完,从他那沙哑的声音中听出他是感冒了,原来是这样,我不禁自责起来。

“耿艺豪,对不起,刚才是老师错了,不该批评你,你的嗓子不好,不能唱歌,老师错怪你了”,我当着小朋友们的面给他道了歉。孩子全部使劲地鼓起掌来。这次是老师错了。

3 接待啼哭幼儿十法

一、参观教育法

二、笑脸相迎法

三、美化环境法

四、情感关怀法

五、交新朋友法

六、耐心等待法

七、旁敲侧击法

八、战术退却法

九、抚爱法

十、团结友爱法

4 小小玩偶用处大

小小的手指玩偶,使用恰当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唱《蜜蜂做工》时,我做了一只蜜蜂指偶,整节课中蜜蜂指偶做主角,一会儿飞到花园中,一会儿飞到花丛中采蜜……

幼儿对它很感兴趣,注意力一直很集中,我就抓住蜜蜂勤劳做工的有利时机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的共鸣,达到了教育幼儿勤奋学本领,像蜜蜂做工一样,学好多本领,这比平时单纯谈话要生动形象得多,有趣得多。

在教幼儿其他内容,如讲到河马、大象、鸭子等,我巧用玩偶“河马”、“大象”、“鸭子”等,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师们不妨多多发挥小小指偶的作用。

5 大胆的放手,孩子更有发展

今天下午的手工课,我一改以往的做法,不是我教孩子做什么,而是把孩子们准备的材料,还有我认为孩子们能用的材料都发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做玩具,并跟孩子们说好了,自己根据自己所需要的材料看能做出什么玩具,就做什么,最好能做出与别人做的不一样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兴奋,因为老师放手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玩具。

我没有插手,只是来回巡视,叮嘱他们注意安全,并在适当的时候帮助极个别的幼儿找点需要的材料,孩子们做的热火朝天,看,王宗帅用一只易拉罐,在上面贴上眼睛、鼻子,一个小人做成了,真漂亮;李志伟用一个大酒盒这里剪去一块,那里粘上一块,一座小房子出来了,虽然不怎么精致,但也特别自豪,因为是自己亲手做的。李为正呢,拿来橡皮泥和瓶子,用橡皮泥做好小鱼什么的再贴到瓶子上,在做泥贴瓶子,不一会儿,一幅海底世界出来了……

到最后,大部分孩子都做出了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虽然不怎么精致,但孩子们都很兴奋,因为是自己亲手做的。通过这节课,我认为大胆的放手,孩子们更有发展,因为我们的孩子特别有创新,以前做不出,是因为我们不放手,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老师们,放手吧,让我们的孩子更有发展。

幼儿教育随笔2

"老师,我来告诉你,你能不能不叫朱培涛拍球。"昨天早上,我正在晨检,朱培涛的奶奶就来告诉我。

我笑了笑问道:"为什么不让他打球?"培涛的奶奶告诉我,孩子回家说:"俺在学校里不愿意拍球,俺老师就是叫俺拍球,俺不愿意上学了。你快去和俺老师说说,我不拍球了,再拍球我就不上学了。"我听后对老人说:"孩子很小,拍球是为了锻炼孩子手眼的协调能力,对孩子的健康有好处。"没想到老人听后对我说:"哎呀,李老师,我看着拍球很累人,把孩子累病了更了不得。我不管他什么手眼协调不协调,就是不要累这孩子就行,我来和你说一说,以后拍球不让朱培涛拍就行了,等他长大以后再练吧!我也舍不得孩子。"说完,老人不再听我任何的解释就走了。

我站在那里真不知八个一活动时,是否再让孩子参加。

幼儿教育随笔3

佳宇带来了一本图画书,给我看,题目是《十只小兔子》,情节是:兔妈妈出门去买菜,而调皮的小兔子都悄悄地出去玩。兔妈妈回家一看小兔子都不见了,小兔子都到哪儿去了呢?我觉得这很有意思,决定和孩子一起看。常规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幼儿逐页看图,讲述,阅读。我先认真翻阅分析图书后决定,改变幼儿读图的顺序,在幼儿看完第一幅图(去买萝卜,十只小兔子留在家中)后紧接着出示最后一页(兔妈妈回到家中一看,小兔子都不见了),引导孩子们对比观察这两幅图片并提出问题,“小兔子到哪里去了?”小朋友一下子兴奋起来,有的说小兔子被大灰狼吃了,有的说小兔子跟妈妈捉迷葳,还有的说小兔子出去迷路了,说什么的都有。这时,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自豪地大声说“小兔子们出去玩了。”我顿时眼睛一亮,兴奋地追问一句:“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他立即走到黑板前指着图说:“这个箱子里有玩具(指第一幅画)这箱子里的玩具都没有了(指第二幅画),小兔子不是拿着玩具出去玩了吗?”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小朋友似乎也恍然大悟了,这正是我的意图,我成功地创设了一 ……此处隐藏5048个字……留作纪念,小朋友们都安静的排好队等着。

谁知在旁边看得大人却等不及了,一拥而上冲进小朋友的圈内,争先恐后的争夺气球,不管是衣冠楚楚的男子,还是打扮入时的摩登女士,都不顾一切的往前挤着。同时脚踮得高高的,胳膊伸的长长的,生怕拿不到。我看见一个青年男子,仗着身高体壮挤到最前面,他拿了两个气球,脸上立刻显示出一种满足感,招呼他的孩子道:"乖儿子,看,爸给你抢了两个气球呢?在争抢的队伍中,女士们也毫不示弱,有一位戴着金首饰,背着真皮皮包,穿着时髦的女士也像长臂猿猴一样伸着胳膊抢气球,但是没有抢到,,顿时只见她急得面红耳赤,绷起了脸,还唠叨着"为什么不给我们家子女"之类的话。仅仅几分钟,三十多个气球已经被一抢而空,而本应该得到礼物的小朋友们只得望"球"兴叹了。

望着眼前的一幕,我想了很多,这些大人其实都是为自己的孩子抢气球,从表面上看是爱孩子的表现,但不知道他们想到了没有,他们这种行为与平时他们嘴上常对孩子讲的"不要自私,要学孔融让梨,要举止高雅"等都是自相矛盾的,孩子们看到了家长们的所作所为,还能怎么听得进去那些说教呢?许多人都说独生子女太自私,根源在哪里呢?是不是跟这些唯恐自己孩子吃亏的家长有很大的关系呢?虽然这是一件小事,难道不值得当代家长深思吗?

幼儿教育随笔14

1、什么都想得第一的孩子

我们班的王旭小朋友特别的聪明、可爱,不论老师在上课时提出问题,还是平时的一日活动中,他都是积极地参与和发言,我们老师也都很喜欢他。今学期我们班开设了分享阅读,这个活动的特点就是在上课时,给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从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王旭表现得特别的积极,每次老师的提问他都是把手高高举起来说“老师,我;老师,我;刚开始我们老是觉得挺好的,给其他的孩子带个头,老师也给予他及时的表扬,让其他的小朋友像他学习。

随着我们活动的开展,每个孩子在上分享阅读的时候都喜欢发言了,这样一来王旭发言的机会就少了,在后来的课上老师发现他精力不集中了,在别的小朋友发言的时候,他总是不认真地听。为了这个问题,我曾经与他交流过,告诉他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是对别人的尊重,还告诉他,他发言的时候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认真地听,而且给予了及时的表扬。

在一次亲子活动时,当时我们组织了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的一个游戏。在游戏当中根据比赛规则,第一名的小朋友和家长会得到一张奖状(其实我们根据每个孩子在平时的一些表现,都给他们准备的奖状,只是为了增加游戏的兴趣性,才制定了这个规则),结果在游戏中他和妈妈没有得到奖状,因为每组的比赛就只有一个第一名。我们老师觉得没有什么,反正最后都会有礼物的,可就在我们游戏进行中,王旭的妈妈过来跟我们老师要奖状,说什么王旭没得到奖状不高兴了,非要跟我们老师来要,我给他妈妈作了解释,他妈妈也就回去了,最后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奖状和礼物。

可就在元旦放假回来之后的几天,每天早上他妈妈都来说王旭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不愿意来幼儿园。当时我也没有多想,以为是元旦放假在家呆的,可一次早上与他妈妈交流才发现,原因就在元旦的游戏比赛。他第一次比赛时没得到奖状,听他妈妈这么一说以及他在班里的一些表现,我跟他妈妈做了一次深刻的谈话。

孩子有争强的表现是很好,可是什么都想第一,在一个这么多孩子的班级中的不大现实。他妈妈说在家不论是吃饭、穿衣服、洗刷他都要第一才行,要不然他就不干,从他妈妈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来,对孩子是比较娇惯的。当时我告诉他妈妈我们一起努力,遇到这样的事情慢慢的告诉他,不要让孩子感到我们是在限制他,而是让他明白,许多的事情是不能按自己想的去做,让他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的长处。经过一段时间老师和家长的努力,王旭每天来幼儿园又很高兴了。

2、宝贝们都有自己的精彩

有一天上美术课——画太阳,活动一开始,我讲了太阳和小花的故事,以此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我又示范了太阳的画法,不一会儿,在五颜六色的小花的衬托下,红彤彤的太阳升起来了,孩子们睁大眼睛,全神贯注的看着,我猜想一会儿孩子们保证会出色的完成任务。

我想错了,把孩子们估计的过高了,因为是小班的孩子们,他们对绘画没有一点的基础,绘画时大部分孩子们束手无策,我应该在上课前多搜集一些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太阳的形象,孩子们就都能获得有益的经验来支撑活动。那么,活动的过程也会变得愉快。

教师们,我们要尊重孩子们,尊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把这些实实在在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我们要相信孩子是会长大的,现在他们喜欢看“猫捉老鼠”“机器猫”那就让他看吧,过了这个年龄段,他就会读鲁迅、朱自清的作品——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强迫不得。

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在做游戏《老鹰抓小鸡》,我扮演鸡妈妈,带领着一群小鸡,游戏进行着,我感觉后背痒痒的。一看,原来是兴彦的小手在拽我的毛衣,我给他使了个眼神,继续游戏。可是不一会儿,他又拽我的衣服,我有些生气了:“兴彦,你为什么拽我的衣服”他指了指我的后背“老师,你的肉露出来了,我想给你盖一下,不然会着凉感冒的”。我内疚、我激动,我把兴彦揽在怀里,心不平静。

有多少次,我记不清了,我们以为孩子调皮而误解了孩子,让孩子们在无奈中失去了自我。

孩子们需要我们的体验和理解,我们要把权利还给孩子们,蹲下身子仔细的观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我们不要放过每一个孩子,因为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精彩。

3、幼儿入睡趣事

今天是托班孩子入园的第二天,午睡时间又到了,张祎明照样哭得很厉害。不肯进寝室。(第一天为了不影响其他幼儿入睡,把把他抱到了其他教室)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总这样不是办法。“张祎明,我们去睡觉”“不,我不睡觉”他一边哭一边说。“好吧,我们不睡觉,就坐在床上,好吗?”“那好吧”一听不睡觉张祎明不哭了。我领他来到床前坐下“张祎明,我们把鞋子脱掉吧”“不,我不脱”“不脱鞋子会把床弄脏的”“不,我不想脱”“那好吧,如果不想脱鞋就要躺下,不能坐着”“那好,我躺下”为了不脱掉鞋子,他听话的躺下了。“张祎明,你是想盖上被子还是脱掉鞋子?”“还是盖上被子吧”。就这样,张祎明顺利的睡着了。我认为,对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循序渐进式很重要的,要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尽快的让孩子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规律融入到大集体中来。

幼儿教育随笔15

争吵

王淑瑶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孩子,只是平时很少说话。下午,小朋友正在玩积木,我听见她在哼哼着哭,走过去问她怎么了,她指着刘奕说:“他抢我积木!”我想她终于说话了,就让刘奕把积木还给她,并向她道歉。我转过身,就听王淑瑶说:“我不跟你玩了,你抢我的积木!”“你跟我玩吧!”刘奕央求到。我听见了没说什么,只是心里想:孩子间的吵闹真有趣,这争吵也是好事,孩子们不能总生活在平静、温暖的港湾里,总有一天,他们这些小船会驶进浩瀚的海洋,走进斑斓的世界。这争吵矛盾,正是他们从个体走向集体,从诸多关心他的人中走向集体,从诸多关心他的人中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所必经的路呀。

《幼儿教育随笔【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