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案

时间:2025-03-31 11:24:25
古诗四首教案

古诗四首教案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四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四首教案1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学会〈春日〉、〈游园不值〉中的4个生字;能借助注释说说〈春日〉、〈游园不值〉的意思,并熟读这两首诗;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第一课时

一、揭题。

二、出示第一首古诗的题目,齐读题目。

1、看注解

(1)了解作者。

2、自渎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

(2)读通诗句。

3理解诗意。

(1)读诗。

(2)读注解2—6。

(3)指名逐条讲注解。

(4)指名连起来说说第1、2句诗的意思,集体评议,补充或矫正。

(5)教师针对学生试讲中的问题进行指点。〈这两举诗写的是诗人春游时看到的景色: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沿着泗水河边去寻找美丽的景色,看那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下子都换上了新装。〉

(6)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这两句诗。

(7)指名连起来说说第3、4句的意思,评议,矫正。

(8)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抒发的感受:在春游中那么容易的就看到了春风的面容,百花吐艳,万紫千红,原来就是春天美丽的化身!

(9)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全诗。

三、出示第二首古诗的题目,读题目。

1、看注释(1)了解作者。

2、自渎课文,要求:(1)自学3个生字。(2)读通诗句。

3、释题。借助注释(1)理解题目的意思。指名试讲题目的意思。(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4、理解诗意。

(1)读诗。

(2)读注释2—4。

(3)提出不懂的字词,讨论它的意思。

(4)指名连起来说说第1、2句意思。评议,矫正。

(5)教师有针对性的指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小径上的苍苔,怕人家进去时木鞋把它踩坏,尽管诗人轻轻地敲那柴门,敲了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6)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这两句诗。

(7)指名连起来说说第3、4句的意思,评议、矫正。

(8)教师有针对性地指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来。这两句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美好春色,形象的反映了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并蕴涵着一个道理:一切富于生机的东西是关闭不住、禁止不了的,它能冲破束缚,茁壮成长。这一句因而成为千古名句。)

(9)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全诗。

4、作业

(1)熟读古诗。

(2)做作业本上第3、4(1)题。

古诗四首教案2

教学内容:古诗四首

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4个生字。

能力:背诵四首古诗。

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重点:朗读背诵四首古诗。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教法:读中领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挂图、课件、资料。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诵读。

五、积累内化: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四首古诗。

2、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板书:

晚日

晚春江情寄友人 远山 晚景绮丽

春草 怀恋家乡

望乡

古诗四首教案3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爱国名人名言或事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 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 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品读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及重点:

1. 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 ……此处隐藏16270个字……学会4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会背四首诗,会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4.感受四首诗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注解,通过自学,一字一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教学难点:注意词义变迁,理解诗意。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四、录音机、小黑板或投影仪等。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春日》《游园不值》中的4个生字。

2.借助注解说说《春日》《游园不值》的意思,并熟读背诵两首诗。

3.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二)教学过程

1.揭题:21诗四首(板书、读题)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古诗二首》(《山行》《江雪》,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唐朝是诗歌鼎的朝代。宋代也是诗歌创作繁荣、优秀诗人辈出的朝代。这一课时,我们学习《春日》《游园不值》。

2.出示诗题《春日》(板书、读题)我们先学习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

(1)谁能说说诗人朱熹的情况?(学生可以看注解①说说,也可以离开注解,根据自己知道的说。)

(2)轻声读读《春日》,要求自己学会生字,读通古诗。读后作自学检查:①泗(sì)通过查字知道:泗水,是山东的一条河流,。②指名一,二位同学读诗,看看是否会读了,即读准音、不尜字、读得较畅。

(3)理解诗意,再读注解②—⑥。

②指名一条说说注解思后,让学生接着说说不得1、2句的诗意。

③集体评议、补充、纠错后,教师进行指点。(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这两句写了诗人春游时看到的景色: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去泗水,寻长优美的景色,河边无边无涯的风光景物,一时间变得焕然一新。(要注意求同存民思维。如第1句注解,可把"寻芳"放在前面,可放在后面,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说说。)

④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评议纠正后,教师以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正确答案,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感受:春游中,我很容易地认识了春天的面貌,百花吐艳,成紫千红。告诉学生最生一句是传颂的佳句。(理解后再读读3、4)句。

⑤熟读全诗,为以后背诵作准备。

3.学习《游园不值》。

(1)读注解①了解作者叶绍翁。同时审题。不值:没有要访问的人。全题意思:去游园,主人不在,没能到园内去。

(2)初读,《游园不值》,读通诗句,自学习题个生字。(屐(jī)苔(tái)扉(fēi)意门)

读后进行检查。

(3)理解诗意。

①读诗,并揣摩注解③④,如果其他词语不懂也可提出讨论。(怜:怜惜屐:鞋)

②学习1、2句,自学后指名说意思,进行评议,补充、纠正。

③本诗诗意较难理解,教师指点后通过投影出示1、2句出意: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小径上的苍苔,怕别人的木鞋把它踩坏,所以把柴门关上了。(注意"应"理解为"大概",1、2句之间还就补上"园门关上了"。)尽管诗人轻轻敲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

④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评议纠正的基础上教师出示3、4句意,并指点(可用投影):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杏,联想到满园春色,形象地反映春天的勃勃生机,蕴含深刻哲理,一切富于生机的东西是关闭、压不住的。)这个句子与"忝紫千红总是春:一样,成为传颂的诗句。

(4)熟读全诗。

4.作业:

(1)熟读这两首诗。

(2)做作业本第3、4(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望湖楼醉书》《出净慈寺》,借助注解诗意。

(2)熟读两首诗,感受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二)教学过程

1、揭题。(板书《望湖楼醉书》)读题:这节课我们先学这首诗,用上节课同样的方法学习。

(1)看注解①了解作者和诗题。苏轼(1037—1101),宋代最负名的诗人之一。曾在杭州任过太守。苏堤之名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诗人的。望湖楼在西湖之边。

(2)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注解②③理解翻墨跳珠.

②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讨论解决.

③指名读诗句1、2句,理解词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纠正。

④出示两个句子的正确句意(用投影);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一场暴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⑤按同方法,指名学生说说3、4句的意思,评议纠正。

⑥出示正确句意,教师进行3、4句意指点(投影显示):地面上乔起的大风忽然把云全部吹散了,从望湖楼上往下看,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3)指名学生读全诗(评议),齐读全诗。

2.学习《出净慈寺》,揭题、板书、读题、审题。作者杨戌里,南宋杰出诗人。原题是"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意是晨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与前一首一样是写夏日西子湖美景的

(1)读全诗,读通句子。

(2)理解诗意

①读注解②,再提出诗句中不懂的地方,师生讨论解决。

②指名读诗句,理解1、2句句意,评议,纠正。

③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指导,投影出示两句句意: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风光与四时不相同。(这里的"六月"指农历六月。)指点后再读,并齐读1、2句。

④指名读3、4句,再连起来说说3、4句句意。(评议、纠正)

⑤教师用投影出示3、4句句意,进行指点:碧绿的荷花,红得特加鲜艳。指点后,再读读3、4句。

⑥指名熟读全诗,齐读全诗。

4.作业:作业本1、2题、第4题(2)(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四首诗的理解。

2.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四首诗,并默写。

(二)教学过程

1.自由轻声读诗《游园不值》。读诗,解诗意,看见图,说一段话。(先自己说说,再同桌相互说说,评议。然后写一段话。)

2.轻声自由读其三首诗,再按要求说说课后第1题点词和三个诗句的意思。说后评议。)

3.学生各自读诗四首诗,想想看该如何背,然后自己闭站眼睛试背。

4.同桌间相互背诵,互相帮助,指正。

5.齐读诗四首。

6.听录音背诵,指名背诵、评议。

7.齐背诗四首。

8.默写诗四首。(请两人把诗默写在投影片上)默毕出示两位学生默写的投影片上的四首诗,供评议纠正。

9.作业:作业本第6题。

《古诗四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