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救母》教学反思

时间:2025-03-31 11:23:16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沉香救母》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

前两天上《沉香救母》,孩子们都挺感兴趣的,因为大部分孩子都看过《宝莲灯》,看见他们那兴奋的劲头,我就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说说那些他们印象深刻的情节。孩子们哗拉拉的讲开了,纷纷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沉香做了什么啦,里面有什么神仙啦……直到有一个孩子站起来问我:“老师,二郎神是沉香的舅舅,那也就是他妈妈的哥哥,那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妹妹压在华山底下呢?”听了他的问题,不少孩子也点头喊着“对呀对呀,为什么呢?”我便煞有介事的说:“因为仙女是不可以私自下凡的,这样做要触犯天条,罪很大,要受到惩罚的,那二郎神要听谁的命令啊?”“玉皇大帝。”“对了,天命不可违,所以二郎神要来捉仙女啊!”“哦!”看着孩子那似懂非懂的表情,真可爱!

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表演,我在讲到“再三”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回答是指一次又一次,看到还有些孩子没吭声,我就点了两个男孩子到台上来演一演父亲和沉香。这两个孩子演得太好了,一个学生先问:“爸爸,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妈妈呢,我的妈妈呢?”“爸爸”叹了口气,没有回答。“沉香”又问,“爸爸,你快告诉我,我的妈妈在哪里?”“爸爸”看了看沉香,还是没有做声。于是,我们的“沉香”居然走上前一步,双手摇着爸爸的肩膀,大声又着急的问:“爸爸,您到底告诉我呀!快说呀!”看到这,台下的孩子们纷纷为他的逼真演出鼓掌,也更好的理解了“再三”的意思。这样解释词语的方法,比单调的查字典要来得有趣多了!

希望孩子们喜爱每一篇课文。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2

这是一个生动的民间神话故事,深受学生喜欢,曾被拍摄成动画片《宝莲灯》。所以对于故事情节来说,孩子并不陌生。所以课的开始学生特别容易兴奋激动,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以《宝莲灯》中学生非常熟悉的《我的全部》这首歌为导入,让学生倾听这首感人的曲子,并抓住歌词中的“我是娘的全部。娘是我的全部,娘痛苦我就不幸福”让学生说一说对这句歌词的理解,立刻学生被带入到被沉香和母亲之间深深的母子之情之中,并为下文的学习铺下了一个情感的基垫,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引到语言文字上来。这是决定这篇课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不然,教学结束,很有可能学生仍然沉缅于生动的故事情节,停留于动画片中肤浅的对话形式。

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沉香不畏艰难险阻,救母心切的顽强意志,我紧扣“不在乎”作为文眼,请学生细细地品读,沉香为了救出妈妈,他“一点都不在乎”什么?以这个为切入口,引领学生走入文本,重点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饥、捧、磨出一个个血泡、划下一道道血痕”这些字词加大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力度,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再通过交流进一步全面提升对文本的感悟。“沉香不在乎路途遥远,跋山涉水。”“沉香不在乎一路上忍饥挨饿,餐风饮露。”“沉香不在乎脚上那么多的血泡,身上那么多的血痕。”“他也不在乎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危险。”……学生以心灵诠释着文本,再造着文本,并且从文本中获得了充分的情感体验,此时让积蓄情感得以升华,提炼深刻的内涵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于是,我把学生的这些情感凝聚成一个喷涌点:“小朋友,沉香当时还只不过15岁,面对这么多的困难,这么多的危险,老师想都不敢想,可是沉香不但克服了,而且还“一点都不在乎”,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又一次掀起了课堂的高潮,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在教学最后,设计了一个延续,问:“沉香和妈妈见面了,他会说些什么?心情如何?”学生回答:“沉香心情很激动,他说:‘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学生又从文本中脱离出来了。于是这时,我把自己设计成“妈妈”,拉着学生的手说:“我的孩子,妈妈可见到你了!”学生十分激动,望着我的眼睛动情地说道:“妈妈,我日夜都在想您,您受了那么多苦,今后,我们再也不分开了!”可见,在设计时不但要把自己溶入角色,也要把学生设计入角色,以情感情情更浓,课堂上学生才会说出动情的话语,才会出现感人的场面。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3

一节课结束,我想了很多,由于是公开课,我没有了平时的随意和随兴发挥,学生也由于我课前的思想教育而有所约束,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东西,我认真反思了一下这节课的教学。

课前我 针对 学习 目标,我首先确定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学时主要的段落,教学的重点是:紧扣文中关键词句、展开想象,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紧扣文中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深入品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爱”。创设情境,围绕“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想像说话。

教学时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突破重难点:

1、抓关键字词体会沉香救母的急切心情。如第一自然段的“救母心切”,并且积累相关心情急切的词语。

2、通过句子比较,凸显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如:“一个个”、“一道道”与“一个”、“一道”的比较。并且出示了一组句子,进行填空。

3、创设情境,进行心灵对话,与人物产生共鸣。如:与沉香的心灵对话,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是什么,深入体会“一点也不在乎”。

4、抓住留白,想像说话,如: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体会沉香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5、结合本单元“亲情篇”的主题,拓展围绕母爱的小文章和名言,让文本得以延伸。

虽然我做了不少努力,但 仍有 许多 遗憾: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挖掘没有完全呈现,留白想象的句子由于 设计时有点难度, 学生答不上来,我越主代庖说了 ,也许按照文中的句式进行延伸练习,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母子相见情景,没有充分展现,我想还是我的引导有所欠缺。

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但我 会一直 努力向更高地境界去攀登!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4

《沉香救母》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神话故事,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宝莲灯》,因此对故事情节很熟悉,在课上不必再多加讲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应当以抓关键词语来帮助学生从表及里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在教学课文第一部分沉香立志救母时,我抓住“再三、含着眼泪、恨不得、马上”等关键词来引导学生体会藏在父亲心中很久的苦痛和小沉香知道真相后又难过又气愤的心情。并通过表演小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来感悟沉香救母决心的坚定。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朗读,学生读出了沉香的心声。

在学习沉香拜师学艺这段时,我抓住“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 ……此处隐藏2995个字……回答了这个问题,有学生说因为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爸爸很操劳,所以苍老了,也有学生说爸爸常常思念妈妈,心里很难过才会这样的……学生的回答解决了疑问,我就请学生根据“默默”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还让学生谈了对“攥紧”一词的体会,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跟刚才的沉闷判若两回事。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这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于是我就让学生与同桌讨论,接着交流,然后请学生分角色表演,最后让学生写下一段通顺的话。附上学生的一篇习作: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后,妈妈就摸着沉香的头说:“好孩子,你委屈了。你的身体好吗?你过得好不好呀?你饿着没有呀……”沉香激动地说:“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我心里很开心。妈妈,您在山下一定吃了很多苦,身体很虚弱了吧。好妈妈,让我背你回家吧!”说完,沉香就蹲下来让妈妈趴在自己的身上。妈妈连忙说:“乖孩子,妈妈的身体还行,就让我自己走吧。”说着就搀着沉香的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一路上,他们有说有笑,开心极了!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1

《 沉香救母》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我知道孩子们对故事情节很熟悉,对沉香大都有着感性的认识。

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将外在的形象内化为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关键词语来帮助学生由表及里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在学习第二三小节的时候,我抓住“再三、含着眼泪、恨不得、马上”等关键词来引导学生体会藏在父亲心中很久的苦痛和沉香知道真相后又难过又气愤的心情。并通过表演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来感悟沉香救母决心的坚定。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朗读,学生读出了沉香的心声。

在学习第四小节时,我抓住“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等词语,结合插图让学生想象沉香练武的情景,从而将语言转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培养了学生的感悟想象能力。在其中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体会沉香救母之心的坚定。再通过朗读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巧妙的创设情境引导想象、角色扮演,立足语言训练,从而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感悟品读,提高教学效果。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2

课文是一个民间神话传说第一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这个故事学生并不陌生,但课文的描写比较简单,如果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上,学生的体会就不会很深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多处情境,如: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小沉香,再三追问父亲“我怎么没有妈妈呢?”从而体会出父亲久藏心中的苦痛和小沉香又难过又气愤懂得心情,然后再来指导学生重点读好这部分。

尤其在第四小节中,沉香刻苦地习武练功。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每天都起早贪黑地习武练功,即使是练得腰酸背疼,也不放弃的时候,我不断地追问,让学生想象在烈日下、雪地上沉香刻苦练功的形象,小朋友都被其坚强勇敢,一心救母的精神感动。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3

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一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之中。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学生特别喜欢情境教学,因为录像创设与文本息息相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愿学、乐学。本堂课,我始终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好的机会让给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表现在课堂评价方面,深感教师的评价多,学生互评自评少。评价形式单一,特别是在综合性学习评价中,我不够重视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以后的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对这两个方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这样才使课堂评价更有价值。

此次尝试课后,更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教学要渗透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和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过程。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4

《沉香救母》是一个生动而又感人的神话故事,由这一故事改编的动画片《宝莲灯》,孩子们对故事情节也已经了如指掌,这个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如何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

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抓住“不在乎”一词,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他“一点都不在乎”什么?以这个为切入口,让学生自读,然后小组交流,引领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饥、捧、磨出一个个血泡、划下一道道血痕”这些字词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感悟文本,真正使学生体会到了沉香不畏艰难险阻,救母心切的顽强意志。教学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当沉香与其母亲相见后会说些什么?同桌合作演一演说一说,学生又从文本中脱离出来了。学生演完后我拉着一名学生的手说:“我的孩子,妈妈终于见到你了!”这个学生十分激动,望着我的眼睛动情地说道:“妈妈,我非常想您啊!今后,我们一家再也不分开了!”教学中把自己溶入角色,把学生溶入角色,师生一起演一演,想象母子团聚时的感人情景,体会母子团聚的欣喜和不易。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5

我们常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可学生是活的主体,正因为这样,所以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产生,而这派生出来的问题如果能够注意生成的话,就很可能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从而有“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

今天我在教《沉香救母》一课时,根据教案,我让学生自由读完第三自然段: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看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读完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不知是这个问题设计的太过笼统还是要求过高了,学生的回答不尽如意,就在这时,张梁昊站起来回答:“沉香才8岁,为什么他的爸爸是苍老的爸爸?”应该说他的回答滑离了所提问题的轨道,可就是他的回答改变了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因为我想到了薛法根老师的课,想到了他富有特色的读中悟,悟中读,我何不让学生根据字词来体会呢?我怀着尝试的忐忑心情,让学生先回答了张梁昊的问题,有学生说因为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爸爸很操劳,所以苍老了,也有学生说爸爸常常思念妈妈,心里很难过才会这样的……学生的回答消除了我的惶恐,我就请学生根据“默默”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还让学生谈了对“攥紧”一词的体会,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跟刚才的沉闷判若两回事。

上完课,我还久久地为学生能有如此的理解骄傲,也为自己惭愧,如果没有张梁昊的“误打误撞”,这将是堂失败的课。

我对自己说,永远别小看你的学生,他们往往是你灵感的激发者,是你工作的改良源。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