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

时间:2025-03-31 11:27:11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1

今天下午第一节听到了陈老师的《妈妈的帐单》,这是一节原滋原味、未加修饰的课堂,是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但一课一得,作为听课的我,努力挖掘出这节课的闪光点,并学习。

第一、我认为陈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上课了一定要坐端正,老师说话时,眼睛要看着老师,站起来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站笔直……由于这是三年级的学生,有时候注意力会不集中了,老师都会耐心地时时提醒学生认真听讲。

第二、在初读环节,能够提出学习要求:1、在文中用□标出写帐单内容的句子;2、读完后想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有目的、有思考地去读文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读后又进行及时反馈,解决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的初读质量提高了。

第三,教师要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课上有个学生说:“彼比是个好孩子,他拿了钱是想买礼物送给妈妈。”学生有这种“另类”的想法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此时教师不应该默认了学生的说法,应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彼得要钱的目的真的是想买礼物送给妈妈吗?当然不是的。从文中第一、二自然段中可以看出彼得认为自己是个小商人了,有所付出就要所有收获,所以决定向妈妈要报酬,这报酬拿过来是给自己的;从最后一段也可看出彼得之所以如此羞愧是因为他不该向妈妈要钱作为自己的报酬。所以老师要告诉这个学生彼得不是要钱想买礼物送给妈妈的。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2

上完《妈妈的账单》一课,自己感觉基本上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较成功之处是教学时能灵活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并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价,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要主动帮父母做事回报父母的爱。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课前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反复阅读《游子呤》这首诗,在内心感受母爱的伟大,为本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环节一:导入时利用特殊算式0﹥60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环节二:回忆梳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在学生自学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学习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提高学习效率。环节三:引导学生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去体验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思想感情,将妈妈的账单蕴含的深刻情感步步推进,层层提升。如:先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两份账单”进行比较、讨论。找出“账单”的异同点,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含义,把学生合作的学习方式与实践能力融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环节四: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打开怎样回报父母的爱的话题,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妈妈是怎样爱你们的?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议一议。这样,语言和情感就能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产生共鸣。环节五:

利用下课前几分钟进行小练笔,例如: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妈妈说什么?小彼得把小脸蛋埋在妈妈的怀里他会想些什么?这样,便能在学生懂得妈妈如何爱自己的前提下使母爱之情升华,把整堂课带向高潮。最后在一曲《烛光里的妈妈》中结束课程。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对自己不满之处,其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阅读的环节上不到位,整篇课文读的份量不足,大都是以师生对话、问问题进行。另外时间的安排不够妥当,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学生质疑、对一些问题的辩论停留时间没把握好。在教学中我还忽略了对词语的理解,如“蹑手蹑脚”、“小心翼翼”等,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3

《妈妈的账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1、谈话导入

在这个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回忆17课《可贵的沉默》的主要内容,将他们带入父母对他们无私的爱的理解中,再来学习今天的新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接着,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先引导阅读课文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我们一起去文中去寻找答案。带着这些疑问学习课文,在文中找答案。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读完课文,进行生字词的简单检查,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3、小组讨论学习

依次出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具体情况如下:

以老师问:题目是妈妈的账单,那妈妈的账单到底写了什么呢?直接引入妈妈账单的理解,然后学生去发现账单的特点,谈体会。我再继续问:那妈妈写这个账单的原因是什么,导入小彼得的账单的理解,然后学生进行两者比较,谈体会。最后再出示小彼得认识自己错误后,知错就改的行为,学生谈小彼得的体会,引导学生理解母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我们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报答他们。在这个环节,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连接,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学完文章,先让学生去谈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升华主题,然后再带着这种体会就交流,交流内容为自己有没有帮父母做过什么事要求了回报,到时怎么想的,现在又怎么评价当时的行为的。这让学生学完以后进一步反思自己,以后生活中懂得就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回报父母,和彼得一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总的来说:今天这次课,抓住了略读课文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了课文中表达的母爱伟大,应回报父母的主题。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

A.虽然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了,但还需要再更进一步减少老师讲解的部分,让学生更多的去发挥;

B.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虽然通顺,但还不顾自然,不够精炼。

c.评价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的评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改正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在教学方面做得更好。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4

《妈妈的账单》讲的是小彼得为妈妈做了点事就写了账单来索取抱酬,妈妈也给了他一份账单,却不要抱酬。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无私,无 价。

我认为自己在上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

……此处隐藏6996个字……结合连接语的提示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默读前,可灵活提出默读应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默读习惯。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连接语中提出的问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除连接语中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让学生就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如,你怎样看小彼得的妈妈把60芬尼放在餐盘旁的做法?如果妈妈的账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这些问题既可以联系课文来谈,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有助于学生领会课文内容,懂得做人的道理。

母亲看了儿子的账单,什么也不说,而是如小彼得所愿,把60芬尼放在餐盘旁,她期待小彼得能够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账单,会像她期待的那样,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第二个问题事实上是无法给出答案的,但是这种假设可以让学生们明白,妈妈的爱是无价的,也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结合连接语中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这一问题来进行:妈妈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一味的付出,从不计报酬。

此外,配合综合性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如果小彼得收下了那60芬尼,我们该怎样评价他?课文中的小彼得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妈妈的账单,他很快领悟到,妈妈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马上修正了自己的做法。与此相对照,应当引导学生明白,如果小彼得收下了那60芬尼,他就是不懂事的孩子。这一话题可与《可贵的沉默》中的相关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我们不仅要懂得回报父母的爱,还要明白,回报父母的爱,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是情理之中的。

3、学文过程中应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把话题打开,向生活实际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议一议。如有可能,可以将口语交际的教学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可灵活掌握。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14

《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是一篇饱含着深刻母爱的文章,对于这篇略读课文,我是将妈妈的账单作为重点来讲,让同学们通过朗读、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想对妈妈说的感谢的话等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融入到课文中去,体会妈妈对孩子的那份爱的无私和厚重。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在研读这份账单上,事实也告诉我,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之后,的确对妈妈的爱有了很深刻的领悟,体会到了妈妈平时对我们的爱是那么地随意、又是那么地深刻,唤起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觉得自己在以下方面还有所欠缺:

1、初读要求不够细化明确。读课文之前,我只是让学生去把课文读通、标出自然段、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但是学生连自然段的不会标,所以耽误了很多时间,再说学生没有带着问题读而使读书失去了目的性。

2、拓展升华的内容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面对如此伟大、无私的妈妈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又会做点什么呢?此时,学生不开口、不说话,真叫人难办,所以,我就只有直奔主题,让学生来写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这是我引导不当,我承认自己的不足。

总之,反思是促进更好教学的助推力,我想,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更加认真地在每堂课后进行一次反思,让我的教学更加有效、有意义。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15

《妈妈的账单》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一堂课下来,自己感觉基本上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较成功之处是整堂课灵活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并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价,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要主动帮父母做事。我联系学生生活经历来学习课文学生自主性高,讨论氛围热烈,对文中的条理性也掌握比较透彻,整堂课贯穿“母爱”这一主线,通过提问、讨论、谈话等种种形式,学生深深感受到母爱之情。因而也就理解了妈妈写一份账单的良苦用心,懂得了小彼得计较和不懂事,整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给学生充分营造质疑问难的学习机会。

“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把阅读教学活动视为宽松愉悦的“读书交流会”,为学生提供充裕的课堂主动学习的时间,“自主”而不“自流”,有“模式”但不“模式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主体阅读实践中进行自读、自疑、自悟。这是我设计本预案的理念。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课前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反复阅读《妈妈的爱》这首诗,在内心感受母爱的伟大,为本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环节一:一开课利用特殊算式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环节二:回忆梳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在学生自学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学习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提高学习效率。)环节三:引导学生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将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思考、去咀嚼、去体验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思想感情,将妈妈的账单蕴含的深刻情感步步推进,层层提升。环节四: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不断地增加,理解力不断地增强。这样,语言和情感就能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产生共鸣。作业在以往的积累相互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文过程中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怎样回报父母的爱)把话题打开,向生活实际延伸。教学中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议一议。

在阅读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自已学习课文,这样平等、开放的教学过程,学生既可学习知识,又可以得到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适时又加深对学生的引导,如: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妈妈是怎样爱你们的?让学生大胆想象,通过让学生在热烈地发言与交流中接爱教育,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学生是学习各发展的主体,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我在上课时注意到这一点,先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两份账单”进行比较、讨论。找出“账单”的异同点,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含义,把学生合作的学习方式与实践能力融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

当然,本课还有许多对自己不满之处,其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阅读的环节上不到位,整篇课文读的份量不足,内容没有指导学生阅读,大都是以师生对话、问题进行。另外时间的安排不够妥当,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学生质疑、对一问题的辩论停留时间没把握好,如果后面有时间的话妥当安排一些小练笔,例如: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妈妈说什么?小彼得把小脸蛋埋在妈妈的怀离他会想些什么?这样,便能在学生懂得妈妈如何爱自己的前提下使母爱之情日次升华,把整堂课带向高潮。另外,在教学中我忽略了对词语的理解,如一——“蹑手蹑脚”、“小心翼翼”等,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