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索溪峪的野》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索溪峪的野》教案1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是同学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以读为本,让同学充沛地读,在读中感悟,还通过大量图片感受索溪峪的奇丽风光,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认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野”
1、谈话导入
2、展示图片
3、读课题,抓题眼。
二、初读课文,掌握“野”。
1、自由读
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通过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在书本上找出来,用笔做符号。
2、讨论交流。
三、重点探究,理解“野”
1、读第二自然段
考虑:边读边想,段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山“野”?
2、交流讨论
3、指导朗读
4、写法指导,句型训练。
操场真热闹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法延伸,领会“野”
1、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
根据学习山“野”的方法,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的段落,选择自身最喜欢一段读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请在课文中做批注。
2、交流学习心得
3、相机指导朗读
五、拓展延伸,熏陶“野”
夸夸家乡自然风光
[板书设计]
山“野”
水“野”
索溪峪的“野” 动物“野”
《索溪峪的野》教案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欣赏两风格相似的文章,渗透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1、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比较《桂林山水》和《索溪峪的“野”》在上的相同之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贯穿全堂
师:看惯了息壤的人群,听厌了喧嚣的城市,疲惫的身躯被忙碌所驱使着。老师最近比较烦,于是乎,我便想找一个去处,找一个能够荡涤人的心灵、使人返朴归真的好去处。我找啊找,终于找到了它──索溪峪(师用手指着屏幕),你们是否愿与我一路通行,去酣畅淋漓的体验一下,放纵一回呢?(愿意!)那就大声地喊出它的名字吧!(索溪峪──)
师:我们一同去旅游,是不是需要一个导游呢?(需要!)师:那么我们请谁做导游呢?是你?是我?还是它?(老师指着课本)(是它!)
师:那就跟他去吧!(师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评析:引入部分,我感觉效果还不错,学生都能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唯一有点儿遗憾的是,风格突变,或多或少的引起了学生的一点儿不适应。
二、重点突破,渗透方法
1、学习山的“野”:
师:(很诗意、投入的指着窗外)你看!(目光都向着窗口)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横在上面的巨石摇摇晃晃,哎呀!就要掉下来了!你看到了吗?你看到的是这个样子的吗?(出示使人仰头掉帽的巨石图片)
评析:老师描述索溪水惊险的美,为后面学生自学描述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导游是怎么给我们讲解的?
(指一生读“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师:你站在这样的巨石面前,应该是什么样的感受?(害怕!恐惧!)带着这样的感受去读一下,感受一下。
利用老师刚才描述、讲解和朗读的方法,同桌之间相互学习描写山的段落。然后老师检查学习情况。(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
评析:实际上这整个过程,都是在给学生演示一种读书的方法。从用自己的语言,对索溪山的描述到用文中语言的朗诵,加上想象和联想。都是在教给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
再后来,检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讲到索溪峪山的随心所欲的美,有些学生不是很明白,而图片又有限,于是为了发挥学深的想象力,我临时让学生上黑板去画一下自己心中的山。一个是通过画,来理解“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再一个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结果学生是画了出来,而我却简单的让学生讲解、了一下,没有做过多的深入地挖掘,错失良机。
2、学习水的“野”:
自由读文。抛出问题“六过索溪水”是不是写错了应该为“路过索溪水”啊?为什么?以此引出前面描写水“野”的部分。一点牵动一段,理解了为什么是“六过索溪水”也就明白了水的“野”。
方法:通过读和讨论,学生自己联系上下文感悟和体会。
这一部分的设计,以点带面,以读贯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充分的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达到习得的效果。与老师私下交流时,潘老师说这部分,看似平淡,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真正的体现了学生的自助学习。有些老师或许会在两三次朗读,而得不到预期的答案之后,就会放弃让学生自读、自悟。而本课中却读了五次,但最终孩子们是理解了,孩子自己得出来的东西,才是语文课要教给孩子的。
三、通过比较、渗透习作
师:老师刚才领略了索溪峪的山和水之后,已经很高兴了,咱回去吧。不过,我突然想起来一个地方,跟这个“导游”解说的有些相似,你们猜猜是哪里?──《桂林山水》通过比较《索溪峪的“野”》与《桂林山水》在上的异同,体会方法。
这个问题,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在此之前,孩子们曾经进行过类似的训练。方法是在渗透,而不是抛给学生空洞的理论。在比较中,自己能够体会到多少算多少,不做过高的要求。这样的问题,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写在作业本上,作为课下作业。要求在做比较的过程中,因用文中语句进行说明的时候,需要用上《索溪峪的“野”》后面描写“动物野”和“ ……此处隐藏12851个字……教学过程:
一、导入:
置身大自然,我们可以与大自然为友,跟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我们也可以伫立旁观,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湖南,走进张家界,去领略一下那儿特有的美景。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索溪峪的野》
二、课题质疑。
你怎么理解“野”?为什么“野”要加引号呢?自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三、初读感知,梳理脉络。
1、学生自读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读通句子)
3、指名谈感受。
4、指名汇报: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索溪峪的“野”的?
板书: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
四、研读“山野”
1、学生自读第二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山野?作者是怎样写出山的特点的?
2、交流“惊险美”
(1)、你从哪些词语读出惊险的?(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
(2)、指导想象
你从“一线天”、“百丈峡”想到了什么?
(3)这样惊险的山,你们见过吗?你有什么想对那儿的山说的?(体会野)
(4)指导朗读:读出惊险美
(5)欣赏图片。
3、交流“磅礴美”
(1)这儿的山,怎么磅礴的?结合具体词句说说。
(2)指导想象:十里画廊西海峰林当你读到这儿,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3)感情朗读: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4)欣赏图片。
指名读。
5、交流“别具一格的美、随心所欲的美”
(1)谈谈你见过的山的形态。
(2)对比学习:这儿的山有什么别具一格呢?找出具体的词句谈谈体会。
(3)引导学习拟人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学习“水野”|“动物野”、“人野”
“水野”“动物野”、“人野”
1、自读3—5自然段。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多读几遍,想想自己为什么感兴趣。
2、汇报交流。
水野
重点引导感悟表达方法。(拟人)
句: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指导朗读:你能把水的野读出来吗?(多种方式读)
动物野
1、对比体会:动物园里的动物和索溪峪的动物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2、引导想象:那儿的动物们还可能怎么生活?
3、你想对这儿的动物们说点什么?(感悟人与动物相处的快乐)
4、引导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人野
1、那儿的人怎么个野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
2、引导想象:还有哪些人在那儿怎么自由自在游玩?残疾的小伙子、穿高跟鞋的女郎、年迈的老人、疲劳的工人叔叔、外国的游客等。
3、指导朗读
4、总结全文:这几节课,我们感受了索溪峪的野,那份美让我们深深陶醉。真想去看一看啊!这一课,在写法上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记、作文中主动运用。
学生作业:
1、摘抄文中优美的句段。
2、用自己的话向家人讲一讲索溪峪的“野”。
教学后记
今天上午,上了这一课。由于只有一节课,我只重点探究了索溪峪山的野。我觉得那个“野”味,在我的课堂上还没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究其原因,我觉得存在如下问题:
1、课件资料准备不够丰富,远远没达到欣赏的效果。所以,整堂课显得比较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2、读的层次不够,没有把索溪峪的“野”读出来。主要是读的形式不够多,学生还没有入情入境。
3、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方法上还不够,学生的领悟较浅显。
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在如何指导学生朗读上,也需要下功夫多钻研,力争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索溪峪的野》教案15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家界索溪峪的野性美。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欣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用拟人的写法,不但写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还表达了作者对纯朴自然风光的向往和赞叹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请查出野字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
(二)简单介绍张家界。
(三)听课文录音。注意本文的写作顺序。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意念指什么云。
(2)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3)荡涤着我的胸怀中荡涤是什么意思?
2.分析文章的层次。野(山、水、物、人)――>荡涤着我的胸怀
(五)默读课文。分小组议论课文的分段,概括段意。
(六)指四名同学,分别朗读野山、野水、野物、野人这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画出课文中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小结:作者这样写,既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章脉络清晰。
(七)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层次。
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
野性
磅礴
绵亘蜿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亭亭玉立
难以言状
返朴归真
(二)让学生再一次听课文录音。注意作者对野山、野水景色的描写。
(三)讨论、交流。
1.自己读野山的描写。画出课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的样子和形状的词语。画出描写山的惊险的词、句。
2.读野水的美景。
(1)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什么意思?
(2)作者是怎样描写山路和索溪峪的关系的?
(3)说说你觉得作者这样描写野水的景色有趣吗?为什么?
(四)学生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
小结: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景物描写得越美,越生动,感情就抒发得越真挚,越充分。
(五)齐读第五部分课文。
1.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这是什么意思?2.人们总结了一句谚语是怎么说的?
3.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通过作者的联想,又一次表现了作者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
(六)总结本文中心思想。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0索溪峪的野
意念净化->野(山、水、物、人)->返朴归真
荡涤胸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