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教案

时间:2025-03-31 11:27:45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故乡的榕树》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乡的榕树》教案1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榕树》中那割舍不断的思乡情。

2、 从课文的描述里去感受乡情美,并探究这种美产生的原因 。

3、 鉴赏优美流畅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学教材:

20xx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广东版教材必修二。

教学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式、问答式

学情分析: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从眼前的事、眼前的景,生发出对故乡的榕树、故乡的亲人怀念。时隔几十年,对那些寻常景、寻常人、寻常事,作者都动情地去追忆,如历历在目,美妙动人。文章感情真挚,耐人寻味,然而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难理解黄河浪的那种思乡情结,根本无法懂得作者对两棵老榕树会生发出如此诸多情怀。学生没有亲身经历,阅历肤浅,要他们去理解文本,比登天还难。如按常规教学,没有两三个课时,是无法拿下来的。怎么办?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课,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仿写去感受作者在稳重所寄寓的浓浓思乡情。

教学步骤:

一、布置预习:

内容:了解作者及他的著作《故乡的榕树》;自己阅读课文一遍,扫除字、词障碍。

将学生分为七大组,每组八个人,每个组准备好一本专用的活动记录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二、课前导入。

关山迢迢,挡不住想家的心情;岁月流淌,淘不尽对家乡的眷恋。山一程、水一程,身在异乡忍独行?风一更、雪一更,故园乡音可曾听?同学们,你们曾有过离开故乡的经历吗?有的话,你的感受是怎样?能否写出来。作家黄河浪离开家乡,旅居香港已经有30年了,30年来凝聚的思乡之情是非常厚重的。今天让我们和黄河浪一起来品读《故乡的榕树》,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是如何借榕树表达出来的呢?

三、堂上探讨:

整节课的教学紧进紧围绕着“读——一初评——仿写——说——再评——画”六个环节来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位同学在记录本上留下自己的点评。

1、 读

读原文。要求学生快速地阅读原文,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达那割舍不断的思乡情。

2、一评

每位同学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可以从修辞、句式上分析;也可以分析该句是否运用想象,作用是什么;还可以从艺术手法上来分析。要求每位同学在小组记录本上做记录。

教师可先示范:

如第8段第2句中“唯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这句是把两棵枝深叶茂的榕树比拟作人撑巨伞,寓动于静,变物为人,既表现了两棵榕树的超凡形态,又显出卓著的功能。

3、仿写

结合高考中仿写考点,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仿写,并在小组记录本上写下来。通过仿写,学生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成分吸收到自己的作文中,又可以理解作者那种思乡情结,从而消除学生作文时的畏难情绪,体会到作文的乐趣。

教师可以先示范:

如第11段中第7开始“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却仍然怀念着故土的榕树么?有的还做在树头的石版上,讲着那世世代代讲不完的传说么?”

教师仿写的句子是:“有的像我一样,把希望的帆扬到蔚蓝的高空,却仍然怀念着那故乡的小河么?有的还坐在那秘密的花园里,诉说着那理想的故事么?”

4、说

要求学生把自己仿写的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

5、再评

要求其他同学就这位同学仿写的句进行评点,从修辞、句式、艺术手法上说说优缺点。

6、画

要求每个活动小组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突出“驮背”榕树,还可以赋上一首小诗。

四、教师小结:

五、课后练习:

堂上未完成画的小组,可以在课后继续完成,要求每个小组交一幅画。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仿写去感受作者在稳重所寄寓的浓浓思乡情,特别是学生模仿课文作者的语句去表现自己的情感,以及通过作画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都做得比较成功;另外,从课文的描述里去感受乡情美,并探究这种美产生的原因,分析讨论得比较充分,应该说也比较深刻。

但感到问题也不少。首先是仿写中出现了只重视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现象。其次,老师对学生的点评缺乏到位的讲解,本是这节课很出彩的地方,却轻易跨过去了。

对这样的一节课,我有一个担心。是不是在文本本身的研读上不够深入,课堂上讨论的很多东西都是文本以外的。这是否合乎我们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呢?课后我问了学生学习的感受。他们觉得这样好,初读这篇文章只觉得太朦胧,当带着仿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再去读时,便能体会文章的好处:课堂上读自己仿写的句子,也是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内容,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最后环节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画,如果没有对文本深入的理解,是画不好这幅画的。这样教师即刻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学得有滋有味,何乐而不为?

以上是刚上完课后的一点思考。过后再仔细反思一下,恐怕问题多多。

《故乡的榕树》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作者浓浓的乡情。

2、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

3、把握回忆性散文的思维特点,学习回忆性散文的写作方法。

4、品味作品的语言和情感,模仿创作。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那就是我》

一、 导入 1分钟

关山迢迢,挡不住想家的心情,岁月流淌,淘不尽对家乡的眷恋;句句乡音,缕缕乡情,伴随着漂泊的游子默默走过异乡的风风雨雨....最容勾起他们思乡情的,或者那一盏渔火,或者是那一朵浪花,或者是那一缕炊烟,或者,就是香港作家黄河浪的那《故乡的榕树》(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2分钟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香港作家。1941年生于福建长乐县,中学时酷爱文艺,出版过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请》。1979年,本文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成为冠军的理由是什么?)

三、走进文本

(一)那树——与榕树凝眸 (理清回忆性散文的思路)7分钟

1、理清文章的思 ……此处隐藏9854个字……96年12期P26上,有宁夏/朱宗明的教案,是借《乡愁》导入的。我以为十分不妥。a.《乡愁》与本文虽同抒乡愁,但作者具体情况不同;在台与在港心态绝不会相同的。b.《乡愁》有苦味,《故……》有甘味;《乡愁》有悲观怅惘气息,《故》则是神秘感恩气息。市一中的曹德山说,授课结束时应提一下作家之所以会如此思乡,是因为港陆分离。我也觉得不妥。因为香港回归指日可待,且未必在港才会有此情调、此内容的怀乡,在他处也一样会怀乡的。

②长文如何短教?本文很长,读一遍要20分钟。只读精粹之处甚至应会背,其余可略过。其次,内容较好懂,仅须在结构关键处,内容难解处指点一下即可。我在市一中上这节比赛课时,只用一节课不仅教完全文,还详析了特写处、第4节、第5节写理想处,第10节写玄想处,还让学生当堂背诵了3、4、5、10节中以上详析之处;听了《弯弯的月亮》的部分旋律。

③语言美应当领略,如以上所说之处。尤其让学生颇有收获的是:a.怎样借语言加强抒情意味?可以用类于顶针之法,如4节,又如《弯弯的月亮》,它与所想表达的绵长不绝的思乡之情相一致。b.可以对一细节处详描。如第3节对叶子,给人之感觉是虽距离(时空)遥远而记忆极其清晰。再如写老祖母处亦然,祖母神态栩栩如在眼前。c.可以充分想象,如写放飞理想时,理想美好在何处,远大在何处等等,俱通过相关词语表达,且>3句,若去掉其中一句,效果立即大减。

④结构上,此类文章有一常见模式:眼前—回忆—眼前。本文之长处在于:它把琐碎思绪借榕树以串联凝聚,形虽散而神不散。

⑤文章材料的选择、排序、衔接的道理应跟学生讲清,才能有效指导今后作文。

⑥先在广角镜头中两树合写,再写形状、功用、传说皆奇的老榕树,然后合写两树的共同功用;写共同功用时,又先写一般功用:众人歇息乘凉;再写特别功用,单写我乘凉时的独特感受。这样安排材料,整体感觉是从特殊→一般;细部感觉则从一般→特殊。

《故乡的榕树》教案7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作者触景生情的构思特点,体味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并借鉴之。

2、学习本文围绕主旨选择材料进行写作的方法。

3、培养选材立意,提炼主旨的能力。

4、欣赏故乡风土人情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方式上,针对本课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七八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同学负责本组活动。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

2、在教学方式上,我主要采用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作者浓浓的乡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者以故乡的榕树为寄托所抒发的游子思乡的深情。

【教学重点】:

1、独具匠心的构思。

2、优美生动富于抒情色彩的文学语言所展现的景、事、情交融的意境。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因为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他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一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

二、自读探究

1、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

明确: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

2、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

明确:

A、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B、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C、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3、请看课文1-4段和11-13段,分析课文是如何拉开回忆的序幕,又如何收起回忆的画卷的?

明确:

(1)从第3段开始回忆。

(2)1-2段的序幕里突出的背景是什么?画面中流动着怎样的情?

明确:是榕树;浓郁、幸福的感情。写狗是为了烘托情。

(3)第3段是故乡榕树的一个特写镜头。这一节里“迷濛的烟水,苍茫的群山”表明他现在距故乡很遥远,但,再远也挡不住思乡的视线,割不断思乡的情感。你瞧,他对榕树叶子的记忆多么细腻真切!请齐读3节末句。

(4)第4段是与榕树有关的两个广角镜头,注意一下句子的衔接特点,颇似顶真格修辞。好处是有连绵不绝之势,仿佛悠长的乡思,缠绵温馨。请读一遍。

4、为什么不说“记忆里的故事”象天上星星一样多,而说“象榕树的叶子一样多”?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明确:就近取譬,扣题、新颖。开启下文回忆。

5、11-13段先以“快摇镜头”的方式徐徐收束画卷。再由哨音、榕树回到现实,让我与忆中树对话询问,产生一种彼此思念的意境美。结尾轻声呼唤,传达了绵绵不尽的乡思。

6、板书设计

香港的榕树(亲切)景中情

景物:榕树下的小溪、石桥、石板条

家乡的榕树(怀念)事件:划“榕”船、祈“榕”福、乘“榕”凉

传说:玉帝烧蛇精

情中景

7、总结:

本文是由眼前树而引起回忆的。忆时先特写再广角,前者使榕树的形象清晰而遥远,后者为下文分镜头回忆榕树设下了背景。下文以分镜头的方式展开回忆的画卷,分别有两次集中抒情。所以,以《……》为题,还起了使形散神聚的作用。

三、学习过本文后,你有什么作文方面的收获?

明确:

1、写思乡之作,要注意选择,对你别别具深意或故乡富有特色的景或物。

2、思乡之作,常常以“眼前→回忆→眼前”的方式结构全文。

3、类于顶针格的语言组织有情韵悠长的效果,细腻描写所忆之人、物,有真切动人的效果。

四、作业

1、请仿照这样的方式写一个句子。

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

2、课后请仿照本文,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怀旧之作。

《《故乡的榕树》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