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 篇1【注音】yàn kāi zhī jǐng
【出处】北拒匈奴,率厉四夷,完复边郡,使塞下无晏开之警,万世有安宁之策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国传》
【解释】晏,晚也。有警急则门开得晚也。形容时世不安宁。
【用法】作宾语;指报警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山林钟鼎、提纲举领、威而不猛、翘足引领、众醉独醒、动中肯綮、漂蓬断梗、百年之柄、巴山度岭、遁迹匿影、......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封知识渊博的耿国为黄门侍郎,后来升他为五官郎将。在对待匈奴呼韩邪单于上书称臣的问题上,耿国认为可以采纳,让其去抵御鲜卑、乌桓,使中原无晏开之警,是一个万世有安宁之策。刘秀才能他的意见
【示例】我们需要和平,不想有晏开之警。
成语故事大全 篇2【注音】sǎo nì shū yuán
【典故】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
【解释】比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联合式
【同韵词】黄雀伺蝉、碧瓦朱檐、任人唯贤、太璞不完、口耳相传、扣人心弦、屈尊敬贤、毒手尊拳、鹦鹉能言、缄口无言。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雄辩家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用手递受物品是礼,那么嫂子掉进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救是礼吗?孟子认为是礼。淳于髡又说天下的人都掉进水里,你为什么不去救?孟子回答说应该用道去救,而不是用手去救。
【成语举例】帝曰:‘子坐父立,礼乎?’对曰:‘嫂溺叔援,权也。’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
成语故事大全 篇3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则做了宰相高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仍不满足,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从他,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谁。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陷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大言不惭地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结果,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说真话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指鹿为马资料
【注音】zhǐ lù wéi mǎ
【解释】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清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简介】混淆是非”和“指鹿为马”都有“违背事实;不分是非”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但“指鹿为马”完全是故意的;并时有咄咄逼人之势;“混淆是非”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
【近义词】混淆是非 、颠倒黑白
【成语举例】
1、有球印又怎样,指鹿为马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
2、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时间引申出“指鹿为马”这句成语。比喻怀着恶意,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成语故事大全 篇4【成语】: 家喻户晓
【拼音】: jiā yù hù xiǎo
【解释】: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成语故事】:
家喻户晓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意思。而原来却叫作户告人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汉朝人编的一部《烈女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名叫梁姑的女子,一天,她的房屋不慎失火。她哥哥的一个小孩和她自己的两个小孩,都在屋里。她冒火冲进屋去,本来想先抢救她哥哥的小孩,可是抢出一看,却是自己的一个孩子。这时,火势已猛,没法再进去了。她急得双脚直跳,捶胸大哭道:这怎么得了呀!我不是要背上自私的恶名了吗?我姓梁的岂能‘户告人晓’,让人骂呢?我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啊!……说着,不顾一切,投身火海,最终被火烧死了。
这里的户告人晓是家家互相传告,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后来又有人写作家至户晓是家家都传到,户户都知道的意思。逐渐地,就变成今天的家喻户晓了。
【造句】
1、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家喻户晓的民歌时常在我耳边响起。
2、科学一个家喻户晓的词,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3、42年来,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家喻户晓熠熠生辉,雷锋精神成为亿万人民的自觉实践。
4、伊索寓言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5、一场车祸避免了,小汤姆的名字从此就在美国家喻户晓了。
6、《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可是家喻户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日新月异变化的见证。
7、银座三越百货店有五位会讲中文的销售助理,一位站在资生堂柜台前,资生堂是日本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在中国家喻户晓。
8、她在世时就家喻户晓广受尊崇,死后更是成为了一位美国偶像。
9、虽然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战士,但他的精神依然存在;虽然他仅仅只有20多岁,但他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虽然他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他的用途却不可估量。
10、且慢生气,我们中国人不是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话吗?无商不奸、无奸不商,这难道还不能够说明问题吗?
成语故事大全 篇5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人称“亚圣”。他三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开始,母子俩住在墓地附近,常看到出殡的场面,孟母怕影响他学习,把家搬迁到集市附近。在集市常看到杀猪卖肉也不行,又搬到一所学堂附近。孟子每天看到的是读书郎,就喜欢读书了。于是,他们才住了下来,不再搬家了。
[注释]迁:迁移。
[提示]比喻注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成语故事大全 篇6【注音 ……此处隐藏2260个字……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于别人给自己施与恩惠表示感激,并想办法报答。
成语故事大全 篇12成语:过河拆桥
出处:《元史·彻里帖木耳传》治书侍御史普化消有王曰:“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
释义:比喻达到某种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故事:刘备在长坂坡打了败仗,赵云找到冲散了的刘备的妻儿。曹操也追至长坂桥,见张飞胡须倒立,睁着圆眼,心中害怕中计,吓得掉头就跑。张飞见吓退了曹操,就将长坂桥拆掉。刘备担心曹操再追,连夜率军向汉津逃去。
成语:调虫小计
出处:《北史·李浑传》:“尝谓魏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释义: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成语故事: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
从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虫小技”来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
成语:一叶障目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释义: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成语故事: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成语:指手画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释义: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成语故事:贾府热闹非凡,贾母开宴庆生日,贾政陪贾母一起玩闹、猜谜与讲笑话,大家十分高兴。贾政因故离开,宝玉就神气活现了,他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说这个的这句不好,那个的破的不恰当,就像开了锁的猴子一样活泼。
成语:取长补短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释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成语:雪中送炭
出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释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成语故事大全 篇13【注音】wǒ jiàn yóu lián
【典故】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 南朝宋·虞通之《妒记》
【释义】犹:尚且;怜:爱。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用法】作定语;用于女性
【结构】复句式
【押韵词】朝虀暮盐、隔屋撺椽、进道若蜷、含笑九泉、天子无戏言、喜形于颜、及溺呼船、立马万言、夸夸其谈、勇往直前、......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大将军桓温平定蜀地,娶李势女儿为妾。桓温老婆十分忌妒,知道后立即前往蜀地李的住所,拔刀像要杀了她。看见李在窗口梳头,姿貌十分端庄秀丽,神色自若,慢慢地向桓妻走来,桓妻丢下刀说: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
【成语举例】此即吾家小主妇耶?我见犹怜,何怪子魂思而梦绕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
成语故事大全 篇14导语:斗酒只鸡表示用简单的酒食来招待来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斗酒只鸡
【汉语注音】:dǒu jiǔ zhī jī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隻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篤好,胡肯为此辞乎?”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指追悼亡友的话。
【斗酒只鸡的意思】:斗:古时侯的一种酒器;一壶酒,一只鸡,酒和鸡是古人祭奠死者的微薄物品,用来借指悼念亡友。也表示用简单的酒食来招待来客。
【斗酒只鸡的近义词】:只鸡斗酒、炙鸡絮酒;
【斗酒只鸡的故事】
东汉末后,曹操跟桥玄是很好的朋友,他们俩个经常都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有一次他们两人在一起喝酒,桥玄的话越来越多,他突然问曹操:“曹兄,如果我死了你会怎样?”曹操也愣了一下,他当时只是觉得两个人在一起闲聊,于是便顺口说道:“我肯定要到你的坟前去祭拜你的呀。”桥玄也开玩笑地摇着头说道:“你若是要来祭拜我的话,一定要带上一斗酒,还有一只鸡,要不然你的车子走不过三步我就要地下叫你肚子痛起来。”曹操听了也笑起来,说道:“桥兄想太多了,我们的交情这么深,这还需要你提醒吗?”桥玄果然死在曹操之前,曹操后来经常带兵打仗,有一次路过桥玄的墓地,曹操果真带着一斗酒和一只鸡去祭奠桥玄,尽到了朋友之间的友谊。
【斗酒只鸡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桥玄传》:“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酪,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哉?怀旧惟顾,念之凄怆。”
唐。李延寿《北史。齐阳州公永乐传》:“罢豫州,家产不立。神武问其故,对曰:‘裴监为长史,辛公正为别驾,受王委寄,斗酒只鸡不敢入。’”
宋。苏轼《祭刁景纯墓文》:“斗酒只鸡,聊写我哀。”
清。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卷三评曰:“前者(其四)悲死者,此首念生者,以死者不复还,而生者可共乐也。故耕种而还,濯足才罢,即以斗酒只鸡,招客为长夜饮也。”
【斗酒只鸡造句】
自从他们退伍转业后,每一年的清明节都要带着斗酒只鸡去公墓看望已逝的战友。
每天晚上他都会去找叔叔喝酒聊天,虽然他只带着斗酒只鸡去但每天都会喝得很尽兴。
文档为doc格式